“每批碳纤维部件的固化时间误差超过15分钟,就可能造成数百万损失。” 这句在航空制造领域流传的警示,道出了树脂固化监测在复合材料制造中的核心痛点。在热压罐成型工艺中,传统检测手段如同”盲人摸象”,而青岛纵横仪器有限公司推出的Dolphicam2红外热成像系统,正在用科技之光穿透材料内部,重新定义固化过程的精准控制。
树脂固化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阶段,其化学反应进程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强度、耐热性和抗疲劳性。传统方法依赖热电偶测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接触式检测,存在三大致命缺陷:
单点监测的局限性:热电偶仅能获取局部温度数据,无法反映整体固化状态
破坏性取样风险:DSC检测需要切割试样,可能损伤成品结构
滞后性决策困境:实验室分析耗时长达数小时,错过最佳工艺调整窗口
Dolphicam2的革命性突破在于,它通过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实现了对固化过程的全域可视化监测。 系统搭载的640×512高分辨率探测器,可实时捕捉0.03℃的细微温差,配合自主研发的ThermoAnalyst®算法,将温度分布转化为直观的固化度云图。
图示:Dolphicam2捕捉的固化梯度变化(模拟演示图)
Dolphicam2突破性地将*中波红外(3-5μm)*与*长波红外(8-14μm)*波段数据融合,有效克服了传统设备在监测环氧树脂、BMI树脂时的光谱干扰问题。实验数据显示,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检测中,其固化度计算误差小于±2%,较传统方法提升5倍精度。
针对复合材料多层结构的热传导延迟特性,系统内置的DynamicComp®算法可自动校正热扩散造成的测量偏差。在某风电叶片制造商的实测中,该技术将工艺时间缩短18%,同时将固化均匀性提升至98.7%。
当检测到边缘固化速率超过中心区域15%时,Dolphicam2会自动触发三级预警:
黄色预警:建议调整热压罐温度梯度
橙色预警:提示检查真空袋密封性
红色预警:立即中断工艺防止报废
在青岛某航空复材企业的应用案例中,Dolphicam2展现出惊人效益:
检测效率:单次检测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0分钟
质量追溯: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固化曲线图谱
能耗优化:通过精准控温降低热压罐能耗23%
良品率:将因固化缺陷导致的报废率从1.2%降至0.15%
“以前我们像在黑暗中调整工艺参数,现在Dolphicam2给了我们透视材料内部的眼睛。”该企业工艺总监在验收报告中如此评价。
作为国内首家通过ISO 18436-3的红外热像设备制造商,青岛纵横仪器深耕无损检测领域16年,其技术团队7项复合材料检测国家标准。公司构建的”设备+软件+数据库”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
航空航天:某型无人机机身整体固化监测
轨道交通:高铁头罩快速固化工艺开发
新能源:风电叶片原位修复评估
体育器材:碳纤维自行车架量产质量控制
即刻获取专属解决方案
致电青岛纵横仪器技术顾问:135-0542-5410
(工作日8:30-17:30提供专业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