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板的缺陷判定需遵循国际通用标准与行业特定规范的双重约束。目前主流标准包括:
ISO 18352(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率测定方法):明确孔隙率超过2%即判定为不合格,孔隙分布不均或局部聚集需单独评估;
ASTM D7137(复合材料层压板损伤容限测试):规定分层面积超过5mm²或裂纹长度超过3mm需进行修复;
GB/T 33695-2017(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验收规范):对纤维排布偏移、树脂富集区等工艺缺陷提出量化阈值。
传统碳纤维缺陷检测依赖目视检查、超声波探伤、X射线成像三类方法,但均存在明显局限:
目视检查:仅能发现表面划痕或明显变形,对内部缺陷无能为力;
超声波探伤:需耦合剂且检测速度慢,复杂曲面结构易产生盲区;
X射线成像:设备成本高且存在辐射风险,难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而Dolphicam2红外热成像仪通过主动式热激励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全区域、高灵敏度的检测突破:
3秒快速成像:脉冲热源激发材料内部热传导差异,实时生成高分辨率热图;
0.1mm精度定位:AI算法自动标记分层、脱粘等缺陷的精确位置与尺寸;
云平台数据管理:支持检测结果自动生成符合ISO标准的报告,满足质量追溯需求。
多模态融合检测
Dolphicam2整合锁相热成像(PT)与脉冲相位热成像(PPT)双模式,可针对不同厚度(0.5-50mm)的碳纤维板自动优化检测参数。例如,在检测12mm厚风电叶片时,PT模式能清晰呈现深度8mm处的分层缺陷。
智能缺陷分类系统
内置的深度学习模型已训练超过10万组缺陷样本,可自动区分孔隙、裂纹、异物夹杂等12类缺陷,分类准确率达98.3%(经)。
工业级环境适应性
青岛纵横仪器有限公司深耕无损检测领域18年,累计为超过1200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Dolphicam系列设备并在C919大飞机复材部件检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公司技术团队由7名博士领衔,针对碳纤维板的工艺特点开发了专用检测协议库,可一键匹配预浸料、RTM、缠绕等不同成型工艺的质量标准。2023年推出的在线式Dolphicam2-Pro系统,更将检测速度提升至15米/分钟,助力客户构建全自动质检产线。
立即咨询碳纤维检测方案:135-0542-5410
(提供免费样件测试与定制化标准解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