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的缺陷形成与其制造工艺(如铺层、固化)和使用环境(如冲击、疲劳)密切相关。以下是七类高频缺陷及其潜在影响:
分层(Delamination)
*层间结合力失效*是复合材料最典型的缺陷之一,多因固化不充分或外部冲击导致。分层会显著降低材料的抗压和抗剪强度,在动态载荷下可能迅速扩展。
孔隙/气泡(Porosity)
树脂灌注不均或真空度不足易形成微米级孔隙。当孔隙率超过2%时,材料刚度下降可达20%,且成为应力集中源。
夹杂物(Inclusion)
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异物(如脱模剂残留、金属碎屑)会破坏纤维-树脂界面,导致局部强度骤降。
裂纹(Crack)
包括基体裂纹和纤维断裂,常见于长期疲劳或过载工况。微裂纹的隐蔽性使其成为“渐进式破坏”的元凶。
脱粘(Debonding)
多发于复合材料与金属连接处,界面粘接失效会直接削弱结构整体性,例如飞机蒙皮与骨架的脱粘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
纤维褶皱/错位(Fiber Waviness)
铺层工艺偏差导致纤维排布不均,使局部区域丧失设计力学性能,尤其在承受压缩载荷时风险陡增。
厚度偏差(Thickness Variation)
传统检测手段(如目视检查、超声波检测)依赖人工经验,效率低且易漏检。Dolphicam2作为新一代便携式无损检测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精准识别+高效分析”:
多模态融合检测技术
集成红外热成像、超声波相控阵、激光剪切干涉三种技术,可覆盖从表面到内部的全维度缺陷检测,尤其擅长识别分层、孔隙等隐蔽性缺陷。
AI算法驱动缺陷判定
内置深度学习模型,可自动比对超万组缺陷样本库,实时生成缺陷类型、尺寸、深度三维图谱,误判率低于0.5%。
便携设计提升适用性
重量仅1.2kg,支持电池供电,适用于高空、野外等复杂场景。搭配柔性传感器,可贴合曲面工件(如风机叶片)实现360°无死角扫描。
数据管理云端化
检测结果自动上传至专属云平台,支持生成PDF/3D报告,并追踪缺陷演变趋势,为预测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成本效益比提升40%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青岛纵横仪器有限公司深耕无损检测领域18年,专注于为复合材料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Dolphicam2系列设备已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复材部件检测、海上风电叶片巡检等重大项目,客户覆盖中车、航天科技等龙头企业。
依托院士工作站与实验室,青岛纵横仪器构建了“研发-检测-培训”一体化服务体系,可为客户定制化开发检测工艺,并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持。
立即咨询复合材料检测解决方案
销售热线:135-0542-5410
(技术支持响应时间<2小时,设备保修期延长至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