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因其轻量化、高强度的特性,已成为现代工业的”骨骼系统”。但在铺层、固化、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孔隙、分层、纤维错位等缺陷,往往具有隐蔽性强、扩散快的特点。传统检测手段如目视检查、敲击法的漏检率高达30%,而X射线检测又存在成本高、辐射风险等问题。
采用相控阵超声与红外热成像融合技术,构建三维缺陷拓扑图。Dolphicam2通过128阵元探头实现0.1mm分辨率检测,其优势的曲面自适应耦合技术,可在复杂曲面上保持98%以上的检测精度。
微创修复技术:开发直径0.3mm的纳米树脂注射针头,配合真空辅助系统,实现孔隙率从5%降至0.8%
激光表面处理:通过飞秒激光刻蚀技术,使修复区域表面能提升40%,确保补强材料结合强度
智能固化监控:嵌入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固化过程的温度-应力变化
作为全球首款手持式超声相控阵智能终端,Dolphicam2解决了传统设备的三大痛点:
效率提升5倍:10秒完成200mm×300mm区域全矩阵捕获,自动生成符合ASTM E2700标准的检测报告
复杂场景适应性:IP67防护等级,可在-20℃至50℃环境稳定工作,配备磁吸式探头适配器
AI缺陷识别:内置17种复合材料缺陷特征库,对分层、孔隙的识别准确率达99.2%
深耕工业检测领域18年,青岛纵横仪器有限公司已形成覆盖超声、射线、涡流的全技术矩阵。其自主研发的多模态数据融合平台,可同步处理声发射、应变、温度等多维度信息,为复合材料提供从原材料质检-在线工艺监控-服役状态评估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针对风电叶片、储氢罐等大型构件,公司创新推出爬行机器人+相控阵模块的定制检测系统,检测效率提升70%。截至目前,已为全球300余家客户提供超过50万次精准检测服务。
获取专业复材检测方案:
☎ 135-0542-5410(24小时技术响应)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复合材料缺陷修复正从”事后补救”转向”预测性维护”。在这一进程中,智能检测设备与修复工艺的深度协同,将成为保障关键设施安全的核心防线。
上一篇: 复合材料修复管道缺陷的五大核心技术解析